以下是:为你提供的《》小说(作者:布依相公小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(二))正文,敬请欣赏!
个人观点,不喜勿入。
维新派急于冒进,导致失败的原因。
总体来说,维新派的想法是好的,他们鼓励向西方学习,开创一个资产阶级的大华。但他们在改革的过程,不仅贪功冒进。又过于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光绪皇帝的身上,相当于把所有的家当都寄放在一个蓝子里,当这只蓝子打碎了以后,所有的希望就破灭了。
一、得罪了广大的国知识份子,失去了群众基础。自八股开考以来,流传至今的有一句古话,那就是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因为读书通过考试以后,可以做官,这是提高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向征,千百年来,这里流传一个笑话,说一赶考的书生,路遇一村庄,遇见一小姐,书生卖弄字,吟了几首小诗,博得了小姐的青睐,当晚,小姐半推半就,两人成其了好事。次日书生要走,小姐痛哭流泣道:他日高了,莫忘记奴家。书生与小姐山盟海誓。书生走后,丫环整理衣物,问小姐:这已经是五十个赶考的书生了。小姐答曰:这五十人,若是一人不,则我命溥,若有一人命,则我为官太太。遂叫记上名字与祖籍。可见,读书赶考,成就一代功名,乃是那时候知识份子最向往的事情,可维新派一上台,就把全国知识份子升官的这条道给堵住了。取消八股考试,固然重要,但用药过猛,本是好心,却办成了一件坏事。最重要的是,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人,也是举子出身,全国举子无不骂两人忘恩负义。想当年,你二人靠着大家举子推荐,来了个公车上书,让你们当上了一品大员,现在,你们一上台,就翻脸不认人。废除八股考试。要知道,这些举子有些可是读了一辈子的书,就想考一个功名。后来,就出现了全国举子联名,要慈禧太后杀了这两个家伙,也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二、得罪了满族贵族,失去了高层的支持。康有为很天真的认为,只要光绪皇帝站在午门那里振臂一呼,天下无不响应,他就是开国功臣,兴之臣。只可叹,此人也是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人,维新派以此人为首,注定失败。政治方面:准许官民上书言事;取消闲散重叠机构,裁汰冗员;废除旗人寄生特权。前面的尚可行,后面的废除旗人寄生特权,这一着可谓败着,你要知道,你面前的皇帝,本身就是旗人,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旗人,你当着他的面废除,能讨得了好吗?虽然这种制度,到后来,是要废除,但你得挑时机。时机一成熟,再废不迟。改革也是要一步一步走的。心急了,吃不了豆腐,还会让豆腐汤伤嘴。军事方面:裁撤绿营,精练陆军,改习洋*;实行征兵制;添设海军。你要撤了人家满清的绿营兵,你想想,曾国藩、李鸿章等人,可谓权大势大,拥有的湘军、淮军天下无敌,谁都不敢撤满清的军队编制,你一个书生,不是太岁头上动土,想拨掉老虎的牙齿吗?满人自然不会答应,满人不答应,你就等死吧。
三、不团结洋务派,整个洋务派,那是连慈禧这个大boss都不敢得罪的,维新派一上来,全然把洋务派推到了一边,李鸿章甲午战争失败以后,虽然背负了罪责,但洋务派整个派系,就是一个联姻的关系,门生、亲戚等错综复杂,比起红楼梦的四大家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李鸿章虽然失势,但势力仍然在。全国各地,基本都是洋务派把持。这个时候,维新派不去拉这个政治靠山,却想自己单干,如果只靠坐在家发条令,那国早就强大了。明显的没有政治经验。失去了汉人最大势力的支持,去革满族人的命,失败不是偶然的,是必然的。
最后,找了个无权无势的光绪帝。百日维新发出的诏令和条款不可谓不多,也不可谓不击国政治、社会的要害,但发出的那么多条令,有谁去执行,国的知识份子,早就痛恨你断了他们几十年努力读书想当官的路,满族贵族更是痛恨你革了他们的命,洋务派在一边袖手旁观不去执行。维新啊维新,这就是一场悲剧。
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