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说,我听着呢。”
电话里,夏晓兰听起来不像是发火,陈锡良还是有点心虚。
他毕竟是在和一个省高考状元说话,人家不仅学习厉害,做生意也很厉害。
事情是这样的,陈锡良和夏晓兰想搭上今年夏天洛杉矶奥运会的热度,特别是射击选手许海峰成为第一个拿金牌的华国运动员,华国一共摘金15枚,体育就是今年最热门的关注点。不蹭一波热度,对精明的商贩来说比死了还难受。陈锡良找夏晓兰合伙订10000套运动衣,夏晓兰想了想,把生意规模扩大了一背,她和陈锡良各出14万的本钱。
她当然是没有14万的,能拿的出来的9万,还是找周诚借了2万块呢。
不过2万套运动服,夏晓兰认为还是挺好卖,她这边销出去的就有几千套。
陈锡良说要给服装厂结算24万……除非陈锡良又自己加订了一万套!夏晓兰等着陈锡良解释,这事儿就算赚钱了她也不见得多高兴,因为是陈锡良自作主张。
陈锡良果然是心虚的,期期艾艾的说了,和夏晓兰猜的差不多。
运动服卖的太好了。
其实到后来,追加的一万件也是销售一空。
“这不是联系不上你,我一时着急,这么好的赚钱机会,也不能错过啊!幸好,运动服都倒腾出去了,我俩这次可没有亏本。”
岂止是没有亏损,三万套运动服,全部销售一空。
成本价一套14元,陈锡良那里走掉的货,最少都是18元/套的大宗批发价,夏晓兰拿了2000套去鹏城人民桥小商品市场,还运了3000套回商都,都是20元/套。平均一套,怎么也有4-5块的利润。
这可是三万套!
出厂成本都是要42万的货。因为分期支付货款,夏晓兰和陈锡良每个人真正投入的本钱也就各自9万,加起来18万。所以,现在是还剩24万货款没有支付给“晨羽制衣”。
“其实,最后这一万套,我根本不知情,你也不必和我说的。”
要是亏了,陈锡良可以找她分摊成本,赚了,偷偷瞒下不就好了?
反正晨羽制衣厂的厂长,就是陈锡良的亲姐夫,夏晓兰哪怕事后得到点消息,也没有证据。
陈锡良有点讪讪,“那怎么行,做生意就是讲个信誉,我要亏了就自己扛了,赚了就还是我们两个人的生意。“
夏晓兰心情也很复杂,作为一个合伙人来说,陈锡良不和她商量的做法,让她对这个人做事的方法不认同。真要像陈锡良说的,他私自加的一万套运动服卖不出去,她真能一点都不分担?两人一扯皮,生意伙伴的关系就毁了,而“蓝凤凰”还一直在陈锡良手上拿货……以后和陈老板合作,绝对要更慎重了,夏晓兰揉揉眉心:
“下不为例!如果再出现这种事,就算100万的生意我也和你拆伙!”
这次是赌赢了,下次呢?
别管是赚是赔,什么生意都要两个人共同决定。
陈锡良还不知道夏晓兰在心里的评价,觉得他这个做生意太独断,陈锡良只听说这次过关,就乐呵呵和夏晓兰盘算起这次蹭热度的收获:
“除掉我们的本钱,一共赚了146000元。”
一个人能分73000块,从陈锡良招商夏晓兰,到如今把三万套运动服卖掉,不过才两个月时间。
听上去钱特别好赚?
就算是分期支付货款,有多少人能拿出十几万呢。
还得有生产渠道和销售渠道,夏晓兰刚才的不快也消失,不管怎么说,陈老板的确是带着她赚了一回钱。
这个人找她是分担成本压力,共抗风险,却也有还夏晓兰人情的意思在。毕竟上一次录音机那笔“块钱”,夏晓兰也带上了陈锡良。生意上就是这样有来有往的,单打独斗不容易干成大气候,互通有无,才能一起发财。
现在,赚的几万块,对夏晓兰来说还是小钱,陈锡良就算自作主张亏掉,夏晓兰还不至于一蹶不振。
以后涉及的钱数越来越多,夏晓兰就要慎重了……真是合伙做生意,陈锡良还不如白珍珠。
这些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。
不管怎么说,夏晓兰投进去的钱翻了一倍,她手里掌控的现金流多了,做别的事无疑方便许多。
重生后,也就一年的功夫,夏晓兰的个人财富,从20个红薯,到超过20万元。要夏晓兰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奋斗历程,并没有一点点虚度。再辛苦再累都是值得的,如果她胸无大志,现在完全可以拿着这笔钱在京城买一些看起来破旧的便宜房子,等着拆迁换更多的房子,30年后再随便卖掉几套,她难道还用愁?
但那是30年后呀,这中间的时候,她难道就混吃等死不奋斗了么。
这样的人生,也太无趣了一点。
夏晓兰喜欢做生意,喜欢赚钱,喜欢将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上,那让她觉得自己能掌控命运,毕竟很多事都是能靠钱解决,能实现财务自由,人生会轻松很多。
但她喜欢的又不仅是账户上数字。
她喜欢这种生命不止,奋斗不息的生活状态,赚取财富的过程,亦是夏晓兰所享受的!
陈锡良问她还想不想一起搞冬装,夏晓兰想了想决定回绝:“你也知道,我在京城这边还有学业要兼顾,暂时真的放太多心思在羊城,如果你钱不趁手,我可以借一点,合伙的话暂时就算了。你和《时装》杂志的人联系好了吧?”
陈锡良在电话那边愣住,这是有钱都不赚?
做生意嘛,不就是饿死胆小的,撑死胆大的。夏晓兰是不是因为多加一万件大衣的事还生气?
夏晓兰岔开话头,陈锡良就顺着接过去,“钱我给你电汇过来,你想歇一歇,那我也暂时歇歇,继续搞批发生意。羊绒大衣那边我都和《时装》的人联系好了,最近我还想进京,再和《大众电影》的编辑接触下,他们认识的演员很多……”
……
和陈锡良一样感触的,还有康伟。
赚钱就是饿死胆小的,撑死胆大的。
周诚忽然说香烟生意不沾手了,康伟直接傻眼。多大的利益,说不要就不要了?没有这样大笔稳定的收入,以后在大嫂面前说话还硬气吗,还能想送车就送车呀,说20万以下随便买!
尽管大嫂没要车,可诚子哥得有这个底气嘛。
“哥,您不会就打算靠着京城那几套房养老吧?咱这生意,真的不做了?”
那些破院子,让康伟去住,都嫌偏僻,哪里能指望它们养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