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孩突然笑了,说:“本来那天是特备想哭的,可是那天在婚礼现场我知道了一件事:她妈妈18岁那年,和他老爸谈恋爱,未婚先孕,大着肚子嫁给老公,娘家人嫌她丢人,婆家也没给礼金。
生了个女儿,发现老公酗酒,是个彻头彻尾的酒鬼。无奈一个人跑到城市打工。女儿七八岁的时候,她被老公劝回家,又生了个儿子,就是那个和我相亲的男生。
可是老公还是一直酗酒,成天在家里闹。他们在县城租房子,住不到一个月就被房东赶出来。搬了好几次房,为了孩子,他们要租距离学校近的房子。刚开始他老爸还比较收敛。
住了两三年开始猖狂起来。一喝酒就大半夜放音乐,大吼大叫。把衣服脱光,大小便乱拉,拿刀去追他老婆。去附近小卖部偷钱偷酒偷香烟。有一次还去隔壁一座庙,把功德箱里的钱给偷了。那年他姐姐高三,晚上被他爸闹的读不下书,直接跪在他爸面前,求他别闹了。
在他大学毕业之前,一家四口全靠他妈妈一个人养。白天工厂上班,晚上回来做衣服做到一两点,赚点外快。老公还是一直喝酒。
然后想到那个男人也是特别喜欢喝酒,我就犹豫要不要告诉女孩。不过没等我去说,他爸就先闹了起来,最后婚礼毁了,看他一个人在角落里哭。
本来挺心疼的,可是看到他一瓶又一瓶的灌酒,我就也没有去安慰,后来,他也在婚礼现场闹了起来,听说最后工作丢了,还赔了好多钱。”
女孩忍不住的笑起来,她解释说:“我不是幸灾乐祸,也不是庆幸自己幸好没有嫁给他。”她的笑脸突然变得很苦,说:“可是想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我就不敢结婚,所以,除了笑,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”
她还是在笑,像个疯子一样。
婚礼总监说:“所以你们知道了,赶我们这行的,都是已经准备好不要爱情的了。恐婚恐育是最基本的标配。幻想爱情也是最基本的配置。”
孟庄说:“恐婚恐育不恐爱,也不算太糟糕。”
按照顺序,轮到先辛铃灵说:“我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婚姻恐惧的现场。”
辛铃灵又说:“所以这件事,太伤心了,我就不说了,不过我向大家推荐电影《婚姻的故事》。”
其余的人当然也就没有再说,因为这是游戏,是不能强迫的。怎么可以撕开别人的伤疤呢。
辛铃灵笑着,笑得很开心,她是个温柔的女孩,也是个温暖的女孩,她说:“对于婚姻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克制和留白。只有把生活流出一部分空白,给对方留下私人空间才能走得更加长久。
可是,关于这些究竟应该怎么做,我却一直都不知道。
而看完《婚姻故事》,我想,我找到了答案。
整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受是,它把日常生活讲得很真实又很通透。
在剧情上,戏剧化的冲突固然会给人有情感冲击,强烈的起承转合剧情会让人印象深刻,这些都是很好的,但但能够把普通而平凡的故事讲好,把观众的共情感和生活感同时拉满,通过角色的行为和情节,理解自己的优缺点,明白世界和自我的矛盾性,是很难的。
故事的情节很简单,斯嘉丽饰演的妮可和亚当饰演的查理是一对夫妻,决定离婚后,他们原想好聚好散,却在争取儿子监护权时,不知不觉透过律师互揭疮疤。
开头一段是两个人对对方优点的互相陈述,是为什么爱对方的理由。
从里面可以看到几个细节:一个是他们俩虽然很多地方不同,但是有一点,都很争强好胜。这关键的一点造成了他们把离婚官司一直打下去。
另一点是,女方讲,她爱丈夫总能在她情绪爆发的时候冷静地处理,让她不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坏事情。这一点太妙了,因为他们在电影后面的那一场吵架,可以说是男方完全失去了冷静处理情绪的能力,甚至更失控。这也是他们俩婚姻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:失去了对方爱自己的点。
接下来讲吵架那段,我真的太爱太爱那段了。
她解释说:“我是很相信那句话的:“只有关系足够好的人才会吵架””不止是她,其余的人也都是这么觉得的,只有关系足够好的人才会吵架,因为关系不够好的人,连吵架的理由都没有。
所以,才会有这么一句古话:“吵不散的夫妻是最幸福的。”因为关系足够好,因为不管怎么吵架都不会散掉,所以当然足够幸福。
只是,虽然明白这个道理,但是能够这么做的人是极少的,因为吵架也是将就技术的,稍一不慎。再好的感情都会散掉。
夫妻的相处,其实是一出过独木桥的戏码,只有两个人都足够默契才能彼此平安,否则的话,两个人就会同归于尽,最后都得不到幸福。
很明显可以看到的是,讲着讲着,两个人都失控了。这是一场拉锯战,从两个人想要好好谈谈但并不知道怎么开始,到一人一句事情往越来越偏激的方向发展。主要原因在于,两个人都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收到了损伤,从而合理化自己的错误和批判对方。
这段对话也能很明显地看到两个人在这段婚姻里的问题,女方非常在意情绪和信任,所以才会那么在意男方出轨,才会说,“我不敢相信我竟然要认识你一辈子”和“你的自私已经完全内化了,你甚至都感受不到自己的自私”。而男方则永远在关注自己为这段婚姻失去了什么,比如,“放弃了睡更多妹子的机会和做很多事情的机会”,比如,跟其他人上床是因为女方让他不快乐了。
而最后,两个人都以说狠话结尾,最狠的还是查理,他讲,“我每天都在期待你死了,你为什么不去死。”
那应该算是一个高潮,如果按戏剧化冲突的方法来,大概会是两个人都失控伤害了对方,然后继续折磨。
但事实是,两个人都停住,看着对方。那一瞬间我从两个演员里看到了演技,他们眼睛里的东西叫做:过去几分钟的我自己真的是我自己吗?
两个崩溃的人抱在一起,相互理解,但无法相互和解。
越是亲密,越容易互相伤害。我们都把最不好的一面留给了最爱的人,但这是不对的。
这可能也是他们婚姻最大的问题,两个人都知道对方本质上不是那么坏的人,吵架再凶也只是两个亲密的人之间的口不择言,但他们彼此又无法谅解这样的伤害。于是,爱还是爱,但对孩子的调查员还是来了,说明官司还是继续打,他们还是好斗还是要争。
最后是结尾,其实我是个蛮期待happyending的人,但这部电影我看着看着觉得复合没那么好,但不符合又不是happyending了,所以一度很纠结也很好奇导演会怎么处理结尾。
结尾是,他们一起过了万圣节,妮可没有那么计较孩子那一晚到底归父亲还是母亲。查理抱着孩子走的那一刻,鞋带松了,妮可还是跑上前去习惯性给他系了鞋带。
那个瞬间我想到妮可写的爱查理的原因,在最后她讲,“我在看到他两秒钟后就爱上了他,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他,即使这已经没有意义了。”
没有意义吗?我觉得不是。
爱是有很多种的。
我们的父辈告诉了我们坚守的爱的可贵性,而我们这代该看的是,放手的爱的难得性,以及理解性。即使是婚姻,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分开,时间和距离讲对方最不好的一面筛除,只剩下那些闪闪发光的特质和被爱的地方。我们看过对方最真实的模样,还是会爱ta支持ta,可能因为那些伤害不再有男女之爱,但留下的是家人之爱和朋友之爱。
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很棒的情节,细节也做得很好,比如女律师在辩护的时候脱下外套的寓意,比如女律师跟妮可的每一次对话,比如查理和儿子来帮妮可修门的最后大门把双方隔开等等......
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在于,它每次都收的很好,没有硬要把你的情绪往上推。我是个看电影很容易哭的人,但这部电影只有查理读妮可写的东西的时候,哭了一下下。
更多的时候,却是在自我审视:如果我在那个场景下,我会做得更好吗?
我觉得很难。当对方激怒我的情绪,开始吵架,我会忍住不说伤害对方的话?当妮可说,法庭调查员来的话,在审视之下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母亲,虽然她已经做得很好了,但扪心自问,在审视之下,我们又真的合格地做好自己的任何一个社会角色了吗?还有很多很多,关于爱的本质,关于婚姻的本质,关于如何寻找自我,如果坚持自我。相信每个人在看完之后,都会有一些深度反思。”
辛铃灵说:“其实,我们三个要说关于婚姻,关于爱情,实在太早了,相反的是你们,这个问题应该让你们来讨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