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赵孝成王英烈传第十三章 长安君入齐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三章 长安君入齐
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  赵国诸多大臣,陆续进宫劝谏赵太后。赵太后避宫不出,躲着这些大臣。赵太后也知道这些大臣是有脾气,心想不见他们总可以了吧!平阳君、平原君、虞卿等人却很识相,并没有入宫有说赵太后。

  夜深人静,赵太后独处的时候,一直在想,先王在世,连败秦国。赵、秦十几年,不曾兵祸。先王甍逝,自己主政,秦国来犯,这些人都说赵国打不赢秦国。赵太后想要通过一战树立威信,采纳主战派的意见,不与秦国讲和,并连齐抗秦,守卫先王的英明。然,齐王要长安君入齐,兵乃出。赵太后是绝不会答应的。

  赵太后心想,没有齐国的帮助,赵国依旧能抵挡秦国。这些人是因为和平的岁月呆久了,忘了赵氏男儿的雄风。

  又过了三日,赵王丹见诸臣仍在劝谏太后,却不见左师的踪影。赵王丹不敢问,更不敢去催促他。及至,一骑快马奔至邯郸,直接奔入宫中。赵王丹得知秦国又攻破两座城邑的消息,他开始慌了。秦破三城,国人也更加恐慌。可,赵太后还是抵住来自群臣的压力,不愿意将长安君送去齐国。

  赵王丹坐不住了,正准备出宫,却有人传来消息说左师进宫了。赵王丹心想,左师迟迟不进宫劝谏母后,莫非是在等待时机。难不成秦破三城就是他要的时机。

  赵太后刚训斥完群臣,气息难平。近臣走了进来,行礼道:“太后,左师来了。”

  赵太后心中一沉,轻声道:“他来干什么。莫非也是来劝我将长安君送去齐国为质的。”

  近臣见太后很久没有发话,问道:“左师在外候着,太后,见,还是不见。”

  赵太后想了想,难为情地道:“我和左师有些交情,他来了,我岂能不见。我不见他,传出去说我这个妇人,不通人情,也会寒了左师的心。我也想知道,左师见我目的是什么。他若和朝臣来意相同,我是不会给他情面。”

  不多时,左师触龙一瘸一拐,出现在赵太后的视线之中。触龙来到赵太后面前,行礼道:“臣,拜见太后。”

  赵太后见他走路姿势不对,问道:“左师,有些时日不见,你怎么了。”

  触龙道:“臣早就该来看太后,可脚有疾,行动不便,迟迟没来看太后,还请太后莫怪。”

  赵太后有段时间没有看见左师,原来是得了脚疾。赵太后见他行动不便,还想着看自己,心里有点感动,忙道:“你有心了。快,坐。”

  触龙行礼道:“谢太后。”

  赵太后等他坐好之后,一边吩咐人端来茶点,另一边亲切地说道:“只有你,关心我这个妇人。”

  “太后,臣老了,不服老也不行了。臣步入宫中,歇了几次。臣,走了几步,就气喘吁吁。”触龙知道因为长安君的事情,赵太后的日子可不好过。他见太后这么说,直接表明来意,只会触怒赵太后。

  “可不是吗?孩子们都长大了,你我不服老也不行喽。”赵太后身体也不好,听触龙这般说,也是感同身受。又见他来宫中不是为了长安君的事情,而是为了和自己唠家常,心里多了点暖意。

  触龙笑了笑,又问道:“我走几步路,就累得不行。太后定是多有走动吧!”

  赵太后笑道:“我啊!以车代步,不怎么走动。”

  触龙认真倾听了赵太后的话,又问道:“臣最近没什么胃口,吃得也少。臣逼着自己走几里路,反而还能吃点东西。太后,饮食比臣好得多吧!”

  赵太后道:“我不如你,每天喝点稀粥罢了。”

  触龙叮嘱道:“太后,我们都老了,要照顾好身体啊!”

  赵太后和左师你一句,我一句唠家常,脸色也比先前好看。触龙从太后的神色得知,太后对自己放下了戒备。触龙也不急着劝谏太后,他要太后自己主动提起这个话题。

  没过多久,赵太后见触龙神色有点不对劲,问道:“左师,你进宫,不只是看我这么简单。说吧!还有什么事情。”

  触龙难为情地道:“臣这点心思,还是瞒不过太后。但,臣又不好意思开口。”

  “你想说什么就说吧!”赵太后神色如常,还很亲切。然,脸色的笑容渐渐消散,心中一沉,心道:“他还是来劝我的。”

  触龙发现了太后神色微变,迎视着太后,神色尴尬道:“臣不敢说,说了怕惹太后生气。”

  “你想说什么就说,我不生气就是了。”赵太后没有放下心中的戒备,语调却透露出不友善,“你我之间有很多年交情,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。”

  赵太后为了堵住他的嘴,掌控话语权,又道:“如果是为了平安君的事情,你就不要说了,说出来会伤了你我之间的交情。”

  触龙见赵太后提起了长安君,先绕开这个话题,“臣不是为了长安君,是为了臣小儿子舒淇。”

  “不是为了长安君,是为了你小儿子。”这句话,完全超出了赵太后的预期。赵太后先入为主,本以为左师是来劝她送长安君去齐为质,她内心也做好了准备,结果左师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。

  “都怪臣的身体不争气啊!”触龙长叹一声,又道:“臣想为吾儿谋取黑衣卫,臣又不敢向王上开口。臣想着和太后有点交情,所以就厚着脸皮来求太后。”

  赵太后知道了事情原委,松了一口气,笑道:“这有什么不好的意思。左师所言,我答应了。”

  “多谢太后。”触龙喜道:“我总算为小儿子安排好后路,纵使我现在死去,也没有遗憾。”

  “休要胡说。左师未老,怎可说不吉利的话。”赵太后见对方没有劝自己送长安君去齐国的事情,放下成见,又问道:“左师,小儿子几岁了。”

  触龙恭敬地答道:“十五岁了。”

  赵太后道:“十五岁,会不会太小了。”

  “太后,十五岁不小了。武灵王十五岁就破了五国会葬之谋。然,我的儿子十五岁,却太不争气,也没出息。臣想着自己还活着,就要为小儿子安排好一切。”触龙笑了笑,又道:“太后,实不相瞒。臣老了,每当闭上眼睛,就怕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。臣,更怕走得突然,小儿子的人生还没有着落。也没人帮臣照看他。所以臣才厚着脸皮来求太后。太后了却臣的心事,臣走也安心了。”

  赵太后见他说的言真意切,劝慰道:“左师,不许说这些丧气话。我们要好好活着。”

  触龙笑道:“太后说得是,是臣愚钝了。”

  “左师儿子五岁时,我见过。转眼间就过去了十年。时间过得可真快啊!”赵太后见左师一个大男人都放不下自己的小儿子,又想起群臣不顾一个母亲的感受,执意要把她小儿子送去齐国。赵太后趁机问道:“都说,我们妇人爱小儿子,你们男人爱长子,怎么左师也爱小儿子。”

  触龙见赵太后总算谈论起这个话题,语调平稳道:“太后,可不知道。男人爱小儿子更胜过妇人。”

  赵太后不认同触龙这句话,笑道:“谁说的,妇人比男儿更爱小儿子。”

  触龙也不和赵太后争论,话锋一转,“太后,臣觉得,你爱燕后比爱长安君多一点。”

  “你说错了。我爱长安君更胜过爱燕后。”赵太后没有一点不悦,又想起最近的遭遇,叫苦道:“长安君是我的心头肉,齐王、诸臣想要我把他送去齐国为质。我的心情,左师能够理解吧!”

  触龙顺着太后的话道:“太后的心情,臣自然理解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”

  “我关心小儿子,不想让他去齐国。这有什么错。诸臣不理解我,皆劝我,送他去齐国为质。这几天啊!因为长安君的事情,我睡不好,吃得也不香。”赵太后心想,要是诸臣也能像左师这样理解自己爱小儿子的心情,那该多好。

  “身为父母,关爱自己的孩子,怎会有错。”触龙见赵太后脸色柔和,又道:“太后,把孩子留在身边,不让他出去锻炼。这种关爱下的孩子,是长不大,未来也不能独挡一面。”

  触龙见太后没有说话,续道:“孩子比我们先走,伤心的是我们。如果我们先走,孩子没有我们的关爱,那该怎么办了。”

  赵太后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,她想的是要把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小儿子。此刻,听触龙这么一说,觉得还真有些道理。赵太后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,一日不如一日。她若走在长安君前面,小儿子未来又该怎么办。

  触龙见赵太后听进去了自己说的话,和颜悦色道:“太后亲自送燕后出嫁,想着燕后嫁到苦寒的北疆蓟城,再见的机会就少了。燕后出嫁时,臣见太后哭得很伤心。”

  “谁说不是呢?想着女儿嫁去燕国,不知何时能见,心如刀割,我怎能不哭。”赵太后想起了自己远嫁燕国的女儿,低声道:“不知道,这几年她在燕国过得好不好。”

  “太后心里想着燕后,每逢祭祀的时候,又祈祷她不要回来。燕后若回来,必是在燕国待不下去了。太后放下对女儿的思念,就是希望燕后为燕国生下王子,并世世代代成为燕王。”

  “你说的不错,我也是这样想的。”赵太后道:“女儿会怪我,把她嫁去燕国,也不让她回来看我。”

  “臣知道,太后这么做,是为了燕后长远考虑。”触龙又道:“臣也相信,燕后也会理解太后的用心良苦。”

  “还是左师最了解我的心思。”赵太后出了一口气,笑着问,“左师,你怎么说我爱燕后,比不上长安君呢?”

  触龙见太后没有一点抵触,语调轻松道:“太后,臣能问几个问题吗?”

  “你说?”

  触龙平静地问道:“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,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”

  赵太后摇头道:“我没听说过。”

  触龙又问道:“微独赵,诸侯有在者乎?”

  赵太后道:“老妇不闻也。”

  触龙停了下来,又问道:“太后,是什么原因,导致赵和诸侯三代而无继者。”

  赵太后从没有考虑这个问题,摇了摇头,表示不知道。

  “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”触龙脸色柔和道:“非也。实乃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太后尊长安君之位,封之以膏腴之地,多予之重器,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。一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?这也是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计短,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。”

  赵太后认真品味这些话,点头道:“左师言之有理。左师,我应该怎么办,才能杜绝这类的事情发生。”

  触龙淡笑道:“臣认为要为子孙,长远考虑。”

  “如何才叫长远考虑。”

  “我们不要总是把他们放在身边。臣认为应该送他们出去磨炼,让他们茁壮成长,为国建立功勋,树立威信。纵使我们走了,他们也能独当一面。”

  “为孩子长远考虑,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。”赵太后沉重地出了一口气,“我把长安君留在身边,他要什么,就给什么。我就认为这是爱孩子。听左师这么一说,我这是溺爱,是害了他。我能为长安君做点什么呢?”

  触龙不答,反问道:“太后,眼下不是正有,长安君为国建功的机会?”

  赵太后道:“你的意思是让我把长安君送去齐国。”

  “秦国攻破我国三座城邑。现在国内,人人感到恐慌。太后将长安君送去齐国,一能让长安君为国建功;二能让长安君出去历练,早日能够独挡一面。长安君为赵国出使齐国,赵国上下必会感念长安君之功。”

  “你说的有理。”赵太后想了想,语调平缓道:“送长安君去齐国的事情,我还要征询他的意见。”

  触龙也不着急劝太后,笑道:“这是自然。”

  就在这时,近臣走了进来,行礼道:“太后,长安君来了。”

  触龙听闻长安君在这个最恰当的时候出现,足以证明赵王丹,成功说服了长安君。当下,心中那块石头,总算可以安稳落地了。

  赵太后正说着他,长安君却来了,笑道:“快请他进来。”

  长安君走了进来,行礼道:“孩儿,拜见母后。”

  赵太后看着长安君的眼神是充满疼爱,抬手道:“还不快拜见左师。”

  长安君行礼道:“拜会左师。”

  触龙拱手作礼,以示回应。

  赵太后笑着说,“我和左师刚说到你,你就来了。”

  长安君找了一个地方落座,问道:“母后和左师说孩儿什么。左师该不是说孩儿什么坏话吧!”

  触龙见长安君性情坦然,接话道:“臣,怎会说长安君坏话。长安君,冤枉老臣了。”

  赵太后见长安君顽皮,笑道:“你啊!没大没小,还不快给左师赔罪。”

  “左师,我知错了。”长安君请罪,好奇心大起,又道:“母后和左师,说孩儿什么呢?”

  赵太后脸色柔和地问道:“秦国破我三城,国内人人恐惧。今,有破秦之策。我们决定联齐抗秦,但齐国有个条件。那就是要你去齐国为质。孩子,你是怎么想的。”

  长安君问道:“母后是怎么想的。”

  “母后为你怒斥群臣,得罪齐国。”赵太后又道:“你若不想去齐国,母后也不逼你去。”

  “母后为孩儿做的一切,孩儿看在眼里,放在心上。”长安君起身拜道:“多谢母后一直宠爱孩儿。但,孩儿不能一直在母后的庇护下长大。母后,孩儿愿意去齐国为质,缔结两国友好,共同击秦。”

  赵太后问道:“孩子,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?你是去齐国为质,是去齐国受苦。你姐姐离开母后去燕国,母后已经很伤心了。你再去齐国,母后会更伤心的。”

  “孩儿知道自己说什么。”长安君又拜了三拜,语调坚定道:“母后,勿要以孩儿为念。孩儿愿去齐国。”

  “你为何要去齐国。”赵太后怎么也想不到孩儿会主动去齐国。

  “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。”长安君正色道:“孩儿之躯,若能联齐抗秦,解除国难。孩儿愿去齐国。”

  ‘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。’这八个字打动了赵太后,也打动了左师。但赵太后还是不忍心将他送去齐国,又问道:“你真的想好了。孩子,你才十五岁,不用吃这份苦。”

  “有幸报国,不负年少。”长安君掷地有声地道:“祖父,不也是十五岁破诸侯,年少成名,稳我赵氏江山。孩儿身为赵氏男儿,理应以祖父为楷模,建功立业,兴国安邦。”

  赵太后也被长安君的话语所感,他本以为孩儿年少,不懂事。如今看来是她不懂自己的孩儿。赵太后见长安君有此志向,赞道:“孩儿,有如此之志,母后倍感欣慰。母后答应你便是了。”

  长安君躬身道:“谢母后。”

  长安君走后,赵太后眼角含泪道:“左师,我是真舍不得长安君离开啊!”

  触龙称赞道:“长安君年少,却以武灵王为楷模。赵氏子孙有长安君这样的少年,赵国有希望啊!”

  赵太后听孩儿热血沸腾之语,又听左师称赞之语,更不会辜负孩儿的志向,“好吧!我愿送长安君去齐国,但我有个条件。我要王上和大臣一起送长安君离开邯郸。”

  左师也觉得太后这个条件,并不过分,附和道:“长安君是赵国的功臣,太后不说,王上和诸臣也会相送。”

  赵太后道:“好吧!我答应送吾儿去齐国。”
本章有错误,我要提交】【 推荐本书

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首页赵孝成王英烈传第十三章 长安君入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