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明末边军一小兵第566章 清虏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66章 清虏
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以下是为你提供的《》小说(正文)正文,敬请欣赏!

  历史证明,人类是最擅长学习的文明,包含一切种族在内。

  当然,不包含那类以少统多的民族,因为一旦学习了先进文明,就是为自己的种族挖掘了坟墓,所以,他们必然压制主体民族,使国家越发走向愚昧与黑暗。

  洛阳之战后,闯军大败,李自成蛰伏的那段时间内,或许,受王斗刺激很深,也经过深深反省,李自成复出后,开始遣官将镇守城池,还设立营伍,分给田地,努力训练精兵。

  不过可能受王斗刺激过猛,与麾下幕僚文人商议后,李自成竟喊出“五年不纳粮”的口号,这也是王斗带来的效果之一,历史上,李闯是呼喊三年不纳粮的。

  当王斗看到这个情报时,不由笑了,对麾下道:“我都第二年就要纳粮交税,李贼还五年不纳粮?等着死吧。”

  他是有理由说这话的,李闯部下,动不动就几十万,上百万,不纳粮,庞大的兵力,军队开支,粮饷来源何处?只得再次坚持流寇作派,吃大户,勒索当地地主豪绅,拼命劫掠各地城池。

  这种作派,前期可以,还不稳定,后期必死。

  退一万步说,就算李闯夺得政权,然天下再无可劫掠之处,可否不再纳粮?肯定不行!

  然习惯了免费的百姓,若对他们收费,瞬间就从恩人,变成刻骨的仇人了,升米恩,斗米仇,古之名言,这瞬息失去民心不说,天下还有可能再次变得大乱。

  所以说,“迎闯王,不纳粮”——一句话。就断绝了李自成的正规财政来源,也证明了其人短识,麾下无人,更别说,交粮纳税,还是基层政权组成的重要功能。

  李自成打老了仗,战术上是非常高明的,然战略上太短视了,所以最终避免不了。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,后世被戏称为嫁衣王,不是没道理的。

  当然,此时李自成喊出的口号,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。无数百姓蜂拥加入,其在河南府分田分地,极得民心,在官兵进入后,拼命的抵抗。

  此时,新任三边总督傅宗龙,刚到陕西不久。在洛阳城破后,就接到朝廷的严令,速速出兵,征剿流贼。

  与河南一样。陕西各地旱蝗肆虐,供应征剿官兵粮饷,力不得支,最后尽括关中兵饷以出。当地怨声载道不说,出征的官兵。没有得到足额的粮饷,一样牢骚满怀。

  腊月,傅宗龙总算出兵,领川、陕兵数万,以贺人龙、李国奇为将,这些官兵,军纪谈不上好,又是客境作战,免不了烧杀抢掠,河南府一些逃窜到陕地的地主豪绅,也带了一些乡勇随同还乡,更是凶残无比。

  所以一出关,一路就反抗激烈。

  此时河南府留守大将刘芳亮,也是饱经军伍一员大将,采用诱敌深入之术,暗中在缺门山设下伏兵。

  连复数城,官兵士气高昂,不知不觉就中了埋伏。

  各地明军,他们不是靖边军,哨骑能力低下,中伏是家常便饭,刘芳亮尽伏精锐于林中河边,谱一接触,秦兵立溃,贺人龙第一个跑,李国奇从之。

  二人率家丁精骑,日夜不停,一路跑到灵宝,只抛下总督傅宗龙,还有大部川、陕兵马被围。

  河南府源源不断的闯兵赶来,将傅宗龙等围得水泄不通,傅宗龙几次突围,都不得出,檄传贺人龙,李国奇救援,二人皆不至。

  腊月二十七八,秦师食尽,傅宗龙杀马骡以享军,明日,营中马骡尽,杀贼取其尸分啖之。

  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日,营中火药、铅子、矢并尽,傅宗龙率诸军突围,然除千余人溃围星散,余者仍不得出,最后川、陕数万军伍,尽归李闯。

  傅宗龙被执,大呼曰:“我秦督也,不幸堕贼手,左右皆贼耳。”

  贼唾宗龙,挟其降,宗龙骂贼曰:“我大臣也,杀则杀耳,岂能降贼以缓死哉!”

  贼怒,抽刀击宗龙,中其脑而仆,事闻,帝曰:“若此,可谓朴忠矣。”

  复官兵部尚书,加太子少保,谥忠壮,廕子锦衣世百户,予祭葬。

  闻宗龙死,贺人龙星夜奔归秦地,帝无奈,责其戴罪立功自赎……

  ……

  腊月初,靖南伯曹变蛟,宁南伯王廷臣,率领自己的正兵营与新军营南下。

  刚大战归来,回家休整不到一个月,又要出发,二镇将士,都有些怨言,不过在军令服从上,二人部下,仍做得很好,所以怨归怨,将士们仍打点行装,随曹变蛟、王廷臣南下。

  从玉田,遵化到河南开封,路程有二千多里路,就算一天走五十里,二人部下,也要走一个多月。

  困扰二人的,还是大军粮草。

  依大明的粮草供应制度,军队作战,一部分粮草由朝廷供应,大部分粮草,则由本地官府供应,若大军出征在外,则由客地官府供应,然后再向原地官府讨要。

  大明这种粮草供应制,是造成客兵不愿出外的重要原因,就是双倍的军功核算,也让很多军队望而却步。

  曹变蛟与王廷臣,自然没有王斗那样的专业辎重营,最多随军一些民夫,也携带不了多少粮草,所以,还没走多远,随军携带粮草,就吃喝得差不多了。

  不知为什么,一路南下,二将都隐隐感觉到周边一片敌意,沿途许多地方官府,千方百计的推脱,不愿意,或是少供应粮草,最后二人,只得拿银子买粮。

  义州的缴获,加上朝廷封赏,二人手中,还是有一些银子的。

  不过,一路南下,四野萧条,各城各镇粮物匮乏是一部分,不知为什么,总还有种种力量,让二人陷入,手上拿着银子,却经常有买不到粮草的窘迫,便如当年卢象升一样。

  如此,大军行军,却经常饥寒交迫,加上寒冬腊月,离年节不远,将士本就不怎么愿意出战,更是产生很多牢骚,这让曹变蛟、王廷臣二人愤怒,同时心下有些彷徨。

  当然,南下剿贼,还是有让二人温暖之处的,比如路过涿州时,不但涞水的靖边军守将,依言送来东路鸟铳五千杆,威劲子药三十万发,还给二将带来不少粮米,豆料等物。

  行军到保定,还有真定的赞皇、高邑,保定总兵虎大威,赞皇游击许月娥,都给二人提供了不少帮助,特别许月娥,此时怀有身孕,腹中高高隆起,仍张罗着,给二人安排粮草,让二将感激涕零。

  不过与虎大威等叙话时,众人都在感慨,似乎周遭的官将,越来越对他们怀有敌意,特别许月娥,更有意无意遭受了排挤,保定总督杨文岳,已不若往日那样对她热情。

  从临城南下,放眼更是赤地千里,黄茫茫一片,或是百里不见一个居民,或是遇见大群大群流民,除了稍大的城镇,几乎没有人烟。

  到了这个时候,大军的粮草供应,更加困难,饥寒之下,将士已经免不了抢掠。

  初时,二人还含泪斩杀了一些抢掠官兵,最后止不胜止,偷偷出营抢掠粮米者不绝。

  曹变蛟叹息:“真不知,永宁侯当年不劫掠,是如何千里行军的。”

  此时,初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尽数不见,环绕在二人心中的,是对前途的茫然。

  ……

  崇祯十五年正月,清顺治二年,盛京。

  清顺治帝多尔衮,志得意满的抚摸崇政殿上的皇帝宝座,千争万夺,这张座位,终于还是落在自己的手中。

  在他心中,皇帝的宝座,早应该是自己的,当年太祖皇帝,就有意将座位传给自己,未想给皇太极抢去了,然轮了一圈,还不是回到自己手中?想到这里,多尔衮满足地大笑起来。

  与历史情况不同,此时二白旗实力雄厚,豪格更死,福临一个几岁的小屁孩,当然不能与多尔衮争抢。

  人心惶恐,危难关头,满洲人需要的,是多尔衮这样的狠角色,而不是福临那样,还可以吃奶的小屁股。

  代善,济尔哈朗等大臣,也不想大清发生内乱,所以都对多尔衮妥协了。

  加上蒙古人支持,二黄旗旗主大臣,更没有能力抗拒多尔衮的力量,所以在皇太极死后,没什么争议的,皇帝宝座,就落在多尔衮的手中。

  当然,各方对自己表示支持,大清团结的呼声又很大,所以多尔衮为快速登基,也作出一系列的妥协。

  继续用大清国号是一,善待福临是二,登位后没怎么清洗是三,眼下情况看来,这些措施还是得力的,迅速稳定了大清国内局势。

  当然,留给多尔衮的,还有令人焦头烂额的破烂局面。

  辽东大败,光满洲兵,就战死了一万多人,盛京城内,几乎家家披麻,户户带孝。

  此外还死伤很多蒙古兵,汉八旗更是几乎完了。

  外藩蒙古各部,很多部落,也惨遭王斗抢劫,还是来回两次,到处光光溜溜,若无大清救济,很多幸存部落,一场风雪过来,可能就会永久的消失在草原之中。

  更不谈,八旗蒙古,外藩蒙古各部,他们之所以投靠清国,还不了为了顺势占便宜?眼下便宜洞占到,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,一部分蒙古人离心离德,已然不可避免。

  更重要的,先前经过皇太极苦心经营,清国已然隐隐的,对大明形成了包围。

  眼下这种包围圈,不出意外的,已经破洞处处,有等于无了。(未完待续)

  ww.qmshu.
本章有错误,我要提交】【 推荐本书

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